一二三与壹贰叁同

  古书及汉人用字,如一之与壹,二之与贰,三之与叁,其义皆同。《鸤鸠序》:“刺不壹也。”又云:“用心之不壹也。”而正文“其仪一兮”。《表记》:“节以壹惠。”注:“言声誉虽有众多者,节以其行一大善者为谥耳。”汉《华山碑》:“五载壹巡狩。”《祠孔庙碑》:“恢崇壹变。”《祝睦碑》:“非礼,壹不得犯。”而后碑云:“非礼之常,一不得当。”则与壹通用也。《孟子》:“市价不贰。”赵歧注云:“无二贾者也。”本文用大贰字,注用小二字,则二与贰通用也。《易·系辞》:“参天两地。”《释文》云:“参,七南反。又如字,音三。”《周礼》:“设其参。”注:“参,谓卿三人。”则三与参通用也。九之与久,十之与拾,百之与伯亦然。予顷在英州,访邻人利秀才。利新作茅斋,颇净洁,从予乞名。其前有两高松,因为诵《蓝田壁记》,命之曰“二松”。其季请曰:“是使大贰字否?”坐者皆晒。盖其人不知书,信口辄言,以贻讥笑。若以古字论之,亦未为失也。文惠公名流杯亭曰“一咏”,而采借隶法,扁为“壹咏”,读者多以为疑,顾第弗深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