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豆卢回

  【作者小传】: 一作豆卢田。诗一首。

义净

  义净(635年~713年)中国唐代僧人,旅行家,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俗姓张,字文明,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一说齐州(今山东济南)。

  生平

  义净十四岁出家,即仰慕法显、玄奘西行求法的高风。及从慧智禅师受具足戒后,学习道宣、法砺两家律部的文疏五年,前往洛阳学《对法》(《集论》)、《摄论》,又往长安学《俱舍》、《唯识》。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他在长安曾和同学处一、弘?等相约西游;但处一未能成行,弘?亦至江宁而中止。后来他途经丹阳,有玄逵同行。翌年(671年),他在扬州坐夏,遇着将赴龚州(今广西僮族自治区平南县)上任的州官冯孝诠,一同去广州,得到冯氏的资助,这年十一月间,从广州搭乘波斯商船泛海南行。这时只有他弟子善行相随。他们海行二十天到达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停留了六个月,在此学习声明。善行因病返国,他即孤身泛海前行,经末罗瑜(后改隶室利佛逝)、羯荼等国,于咸亨四年(673年)二月到达东印耽摩梨底国,和另一住在那里多年的唐僧大乘灯相遇,停留一年,学习梵语。其后,他们一同随着商侣前往中印,瞻礼各处圣迹。往来各地参学,经历三十余国,留学那烂陀寺历时十一载,亲近过那烂陀寺宝师子等当时著名大德,研究过瑜伽、中观、因明和俱舍,并和道琳法师屡入坛场,最后求得梵本三藏近四百部,合五十余万颂,方才言旋。

  武周垂拱三年(687年),他归途重经室利佛逝,就在那里停留二年多,从事译述。他为了求得纸墨和写手,曾于永昌元年(689年)随商船回到广州,获贞固律师等的相助,仍于是年十一月返回室利佛逝,随授随译,并抄补梵本。

  天授二年(691年),他遣大津回国,把自己在室利佛逝新译的经论及所撰《南海寄归传》等送回。到了证圣元年(695年),他才偕贞固、道宏离开室利佛逝,归抵洛阳,受到盛大的欢迎,住在佛授记寺。他先共于阗实叉难陀、大福先寺主复礼、西崇福寺主法藏等译《华严经》。久视元年(700年)以后,他才组织译场,自主译事。从此直到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止,译钞经典并撰述共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贞元录》「敕荐福寺翻经」下一百零七部,四百二十八卷)。他所译述虽遍三藏,但力行专攻律部,译事之暇,常细心地把日常重要律仪教授学徒,漉囊护生,净瓶涤秽,严守规矩,树立新范,学僧传习,遍于京洛,为一时所称叹。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卒于长安大荐福寺翻经院,享年七十有九。

张锡

  张锡,张文琮子,贝州武城人。则天时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先是,姊子李峤知政事,锡拜官,而峤罢相出为国子祭酒,舅甥相代为相,时人荣之。锡与郑杲俱知天官选事,坐赃,则天将斩之以徇,临刑而特赦之。

  中宗时,累迁工部尚书,兼修国史,寻令于东都留守。中宗崩,韦庶人临朝,诏锡与刑部尚书裴谈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旬日,出为绛州刺史。累封平原郡公,以年老致仕而卒。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生平

  先世祖籍安徽歙县洪坑。三十七世洪?曾任山西大同知府。其子洪公采为洪亮吉的祖父,入赘于常州赵氏,娶康熙四十八年状元赵熊诏之女为妻,从此定居常州。洪亮吉生于1746年九月三日(10月17日),卒于1809年五月十二日(6月24日)。自幼丧父,刻苦读书,以词章考据闻名,尤其擅长舆地。与同里黄景仁、孙星衍友善,并得袁枚、蒋士铨的赏识。多年屡试不中,先后充安徽学政朱筠、陕西巡抚毕沅等幕府。乾隆五十五年(1790)44岁时终于以一甲第二名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乾隆五十七年(1792)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后督贵州学政,任内为贵州各府书院购置经、史、通典、《文选》等方面图书,提高了贵州学术水平。嘉庆元年(1795)回京供职,入直上书房,教授皇曾孙奕纯读书。嘉庆三年(1798),以征邪教疏为题考试翰林和詹事,洪亮吉著文,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辞职回乡。嘉庆四年(1799)为大学士朱圭起用,参与编修《高宗实录》。同年,上书《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触怒嘉庆,下狱并定死罪。后改为流放伊犁。百日之后,即被释放回籍。从此家居撰述至终。

  成就

  洪亮吉精于史地和声韵、训诂之学,善写诗及骈体文。洪亮吉的《北江诗话》,论诗强调“性情”、“气格”,认为诗要“另具手眼,自写性情”,赞赏杜牧的诗文能于韩、柳、元、白四家之外“别成一家”的独创精神;批评沈德潜诗学古人“全师其貌,而先已遗神”(《北江诗话》卷四);非议翁方纲诗“如博士解经,苦无心得”(同前卷一)。这些都是可取的。此外评论古代及当时诗人,亦多精到语。

  洪亮吉一生好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吴、 越、 楚、黔、秦、晋、齐、豫等地,所以他的山水诗特多,有不少佳构。谪戍伊犁期间写的《安西道中》、《天山歌》、《行至头台雪益甚》、《伊犁记事诗四十二首》等,写塞外风光,尤具特色。诗笔于质直明畅中有奇峭之致。他的骈体文高古遒迈,“每一篇出,世争传之”(袁枚《卷施阁文乙集序》),如《出关与毕侍郎笺》、《游天台山记》、《戒子书》等都较著名。时人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曾评点当代诗坛108家,并以梁山泊好汉相拟,将洪亮吉比作“花和尚鲁智深”:“好个莽和尚,忽现菩萨相。六十二斤铁禅杖。”

  洪亮吉著有《卷施阁诗文集》、《附鲒轩诗集》、《更生斋诗文集》、《北江诗话》及《春秋左传诂》。

孟简

  〔唐〕孟简(?-823)字几道,唐朝大臣,德州平昌(今山东德平)人。孟诜之孙,著名水利专家。祖籍汝州梁县,后寓居吴中,为吴中人所称美(李观《贻先辈孟简书》)。举进士宏辞连中。元和中,官至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尤工诗,善行书,元和十一年(816)书梁庚层吾撰唐经禹庙诗。《唐书本传、金石录》

韦执中

  韦执中,京兆人,河南县令,历泉州刺史。诗一首。

韩昭

  韩昭,字德华,长安人。

  为蜀后主王衍狎客,累官礼部尚书、文思殿大学士。唐兵入蜀,王宗弼杀之。

王伯成

  王伯成,元代戏曲作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至元年间前后。他与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是“忘年交”,与张仁卿关系也颇密。著有杂剧3种,今存《李太白贬夜郎》1种。《张骞泛浮槎》已佚;《兴刘灭项》存残曲,见《九宫大成谱》中。又著有《天宝遗事》诸宫调,以及少量散曲。

邵楚苌

  邵楚苌,字待伦,闽县人。贞元十五年进士第,官校书郎。诗一首。

李伯鱼

  李伯鱼(1908-1980) 陕西户县人。陕西省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主教)。1926年在陕西高陵通远坊修道院参加世界语学习班,学员约40多人,教师为意大利传教士给奥尔高・给万尼。学习班以后李伯鱼、高思谦、张景铎等发起成立了陕西世界语学会,并到西安宣传世界语。此后至1935年以前国内外刊物公布的西安世界语学会地址即为西安五星街西安天主教堂。

于志宁

  于志宁(588-665) 唐初大臣。字仲谧,京兆高陵(今属陕西)人。隋大业末为冠氏(一作清河)县长,时山东乱,弃官归里。唐高祖入关,迎谒于长春宫,授银青光禄大夫。历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天策府中郎、文学馆学士。贞观三年,进中书侍郎,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左庶子。十四年,兼太子詹事。

赵光逢

  京兆奉天人。乾符五年登进士第,释褐凤翔推官,入为监察御史。乾宁三年,从驾幸华州,拜御史中丞,改礼部侍郎。后仕梁,至宰辅,封齐国公。诗八首。

  生平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光逢幼嗜坟典,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僖宗朝,登进士第。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昭宗幸石门,光逢不从,昭宗遣内养戴权诏赴行在,称疾解官。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改礼部侍郎、贡举。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唐摭言》云: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后三年不迁,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唐摭言》云: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七表乞骸,守司空致仕。居二年,复征拜上相。

吉中孚

  [唐](公元?年至七八六年左右)字不祥,楚州人,久居鄱阳,大历十才子之一。生年不详,卒于唐德宗贞元初年。工诗,与卢纶、钱起等齐名。初为道士,后还俗。至长安,谒宰相。有人荐于天子,日与王侯高会,名动京师。未几,进士及第,授万年尉,除校书郎。又登宏辞科,为翰林学士。历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采春

  刘采春,生卒年不详,淮甸(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曲(六首选二)。

  刘采春,中唐时期江南女艺人。她既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元稹任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刺史、浙东观察使时(820―829),她随丈夫周季崇等从淮甸(今江苏淮安、淮阴一带)来到越州,深受元稹的赏识。元稹《赠刘采春》诗说她“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即《??曲》, 《全唐诗》录存六首。

郑綮

  [唐](公元?年至八九九年)字蕴武,郑州荣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昭宗光化二年。第进士,累官庐州刺史。岁满去,赢饯千缗,藏州库。后盗至终不犯郑使君钱。迁右散骑常侍。昭宗时,以礼部侍郎同平章事。綮善诗,多诙谐语,时号“郑五歇后体”。及拜相,宗戚诣贺。綮搔首曰:“歇后郑五作宰相,事可知矣”!立朝侃然,无复故态。未三月,引疾,以太子少保致仕,卒。綮著有开天传信记一卷,民间盛传的“唐明皇游月宫”故事,即出此书,其书之名贵可知。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