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卢携

  卢携[唐](824~880)字子升,范阳(今河北涿县)人。祖卢损,父卢求为宝历元年(825)进士,被许多府第征召,最终位至郡守。

  卢携在大中九年(885)考中进士,被授予集贤校理,出任佐使府。咸通年(860~873),进入朝廷历任右拾遗、殿中侍御史。后转任员外郎中,长安县令,郑州刺史。又被召进朝中,授职谏议大夫。乾符元年(874),以本官被征召充任翰林学士,授职中书舍人。后又升迁户部侍郎、学士承旨。乾符四年(877)以本官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升任门下侍郎,兼任兵部尚书,弘文馆大学士。

  乾符五年(878),黄巢起义势如破竹,相继攻破楚国南部,江西外围以及虔、吉、饶、信等州,又从浙江东部攻克福建,转而西进岭南,攻破广州,杀节度使李岩,就向朝廷上表请求封为节度使。起初,王仙芝在河南起事,卢携举荐宋威、齐克让、曾衮等有将帅谋略的,被朝廷任用为招讨使。等到宋威杀了尚君长,导致起义军势力壮大。朝廷就任命宰相王铎为都统,卢携非常不高兴。浙江总督崔?等人上书,请求朝廷下诏委任黄巢节制广州军政,皇上下旨命宰相们议定。卢携因为对任用王铎为统帅不满,想要激怒黄巢,就坚持说不能让黄巢节制广州,只授官率府率。卢携与宰相郑畋争论,把砚台扔到地上。因此皇上同时免去两人宰相职务,任命卢携为太子宾客分司。

  乾符六年(879),高骈大将张麟数次打败起义军。卢携平时厚待高骈,时常举荐高骈为统帅。天子因为高骈有功,又召卢携辅佐政事。等到王铎失守,被罢免都统一职,由高骈取而代之。因此,潼关以东,汝、陕、许、邓、汴、滑、青、衮等州都换了统帅。凡是王铎、郑畋所任命的统帅,都被换掉。卢携在朝廷内部倚仗田令孜,在朝廷外边依靠高骈,朝廷军政大权,全靠他来运筹。当时卢携得了风症,精神恍惚。政事定夺,都由身边官吏温季修决断,一时贿赂盛行。等到起义军侵扰淮南,张麟被杀,许州统帅被赶走,?水官兵溃败。朝廷上下震惊,全部归罪卢携。等到起义军攻破潼关,卢携被再次罢宰相职务,任太子宾客,当天夜晚服毒自尽。卢携有子卢晏,天?元年(904),任河南县尉,被柳璨所杀。

  卢携工书法,着临池妙诀。首叙书法传授源流,自谓得永兴家法,乃取《翰林隐术》、右军《笔势论》、徐吏部《论书》、《窦?字格》、《永字八法势论》,删繁选要,以为其篇,为目有八。

叶元良

  【作者小传】: 一作叶元亮。诗一首。

徐商

  徐商,字义声,河内济源人。大中十三年及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累迁侍御史,改礼部员外郎。寻知制诰,转郎中,召充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判本司事,检校户部尚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等使。入为御史大夫。

  咸通初,加刑部尚书,充诸道盐铁转运使,迁兵部尚书、东莞子、食邑五百户。四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六年罢相,检校右仆射、江陵尹、荆南节度观察等使。入为吏部尚书,累迁太子太保,卒。子徐彦若。

苏瑰

  (639―710)字昌容,进士,唐高宗永徽七年(656年)即状元登第,成为史上之最,历任刺史等官。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任尚书右丞。二年(706)升为户部尚书兼侍中,留守京城。苏瑰一生,刚正不阿,中宗李显复政后,他犯颜直谏,坚持流放造妖言惑众的秘书员外监郑普思。再升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许国公。中宗死后,苏瑰极力主张并支持相王辅政。韦后倒台,相王继皇帝位,史称睿宗。景云元年(710)七月,苏瑰为尚书左仆射,同年十一月病亡,享年72岁,追赠为司空、荆州大都督。次年三月归葬武功。

赵璜

  赵璜(?-1532),字廷实,号西峰,安福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兵部,历员外郎,济南知府,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以不附刘瑾,被逮除名。后复官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不久改调山东。再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还佐部事。嘉靖元年(1522)迁工部尚书。锐意厘革,中官不敢阻挠,得举其职,与秦金齐名。嘉靖六年三月二十二日致仕。嘉靖十一年召复故官,未行而同年七月卒。赠太子太保,谥庄靖。

何鸾

  【作者小传】: 何鸾,景云时人。诗一首。

任华

  任华,唐代文学家。生卒年不详,青州乐安(今山东省博兴县)人。唐肃宗时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还曾任桂州刺史参佐。任华性情耿介,狂放不羁,自称“野人”“逸人”,仕途不得志。与高适友善,也有寄赠李白、杜甫的诗存世。

  任华的审美思想:一、景仰壮阁浩博的大美境界;二、欣赏狂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三、崇尚充满激情和豪气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同时也附带揭示出任华的性格特点:耿直、磊落、傲岸、豪达。

韩缜

  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韩绛、韩维之弟。庆历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曾知枢密院事。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油蔚

  油蔚:生平不详,诗人,曾在淮南幕职,奉使塞北,全唐诗录其诗一首《赠别营妓卿卿》

刘怀一

  刘怀一,唐诗人,彭城(今徐州)人。有才藻,怀一自瀛州司法拜右殿中侍御史。曾任驾部郎中,中宗景龙三年(709)为潞州刺史。《全唐诗》存录其诗一首《赠右台监察邓茂迁左台殿中》。

陈季卿

  陈季卿家住江南,离开家里已经十年了,去考进士,立志考不中不回家。 因为一直没考中,就滞留在京城,靠卖字维持衣食。

  他经常到青龙寺去拜访和尚,有一次,因为和尚外出,他就在暖阁中休息,等着和尚回来。有个终南山的老头,也等候和尚回来,正在炉旁坐着,他就揖让陈季卿到炉旁来。坐了很久了,那个老头对陈季卿说:“太阳已经偏西了,你大概饿了吧?”陈季卿说:“真的有些饿了,可是和尚又不在,怎么办呢?”老头就从肘后解下一个小口袋,拿出一寸见方的一块药,只煎了一杯,把它给了陈季卿,说:“用它大约可以解除饥饿了。”陈季卿喝完以后,觉得肚里饱饱的,心情也舒畅了,饥寒的痛苦全消失了。暖阁东边墙上有一幅《寰瀛图》,季卿就去寻找江南之路,不觉长叹说:“能够从渭水泛舟到黄河,到洛阳一游,到淮河游泳,渡过长江,回到家里,也就不为没有成就功名而还家感到后悔了。”老头笑着说:“这不难办到。”就命僧童到阶前去折一片竹叶,做成叶舟,把它放到图中渭水之上,说:“您只要把目光集中在这只小船上,就能使你刚才所说的话如愿了;不过到了家里,千万不要久留。”陈季卿盯着那叶小舟注视了很久,渐渐觉得渭水起了波浪,一片竹叶也渐渐变大,像席子似的船帆已经张开,恍恍惚惚好像登上了船。

汪洙

  汪洙,字德温,北宋晚期人。父,汪元吉,曾任鄞县县吏。在一安石任鄞县县令时,因看重汪元吉的为人,特把汪元吉推荐给转运史,叫汪元吉负责明州府的法律方面(司法参军)的事务。

  汪洙九岁时即赋诗,有“神童”之佳称。一日汪洙牧鹅来到学宫,见学宫殿宇破败倾圮,触发心中一番感慨。感而为诗,遂题诗于学宫壁上:“门徒夜夜观星象,夫子朝朝雨打头。多少公卿从此出,谁人肯把俸钱修。”不几天,题诗被明州知府所发现,感到新奇,当即把汪洙传唤到府衙。知府见眼前站立的竟是一个穿着破旧短,的小孩,就问:“汝欲做神童耶?衫子为何如此破旧?”汪洙即应声答诗一首:“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知府一听,呵!不得了,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大口气,认为日后作为不可限量。

  成就

  汪洙诗才横溢,他先后写了不少言绝句诗,都是一些便于孩童记诵的短诗。就有当时的塾师门将汪洙所赋的三十多首五言绝句汇编诠补成集,题为《汪神童诗》。《神童诗》文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它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影响至为深远。尤其如其中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知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诵不息。

  汪洙成年之后,淹贯博洽,熟悉经史。然而经多次考试,均未能考中。一直到哲宗元符三年(1100)才得以考中进士,任明州府学教授。由于汪洙为人淳正,是一位好教师,随从他听课的学生众多,有一府之望,世人均称他为“汪先生”。正由于他教授有方,声闻朝廷,到汪洙去世时,特追赠为“正奉大夫”(正四品)衔,给予了较高的优待。留下的著作有《春秋训诂》。

陈偕

  《全宋词》收有陈偕的词三首,其中《八声甘州》一首、《满庭芳》二首,主编唐圭璋先生在作者小传中说“陈偕,号月镜。《词综补遗》(清陶梁辑,道光刊本)卷五以为即见于《淮海集》之广陵人陈偕,偕仍高邮人。”唐圭璋先生根据这一点,认为陈偕是北宋时江苏高邮人,即著名诗人秦观(少游)的同乡。其实不然,陈偕应是南宋时的福建罗源人而非北宋时的江苏高邮人。

  因为陈偕这三首词,最早见于南宋末山东人赵闻礼(生卒年不详)所辑的《阳春白雪》词集,陈衍(匪石)先生《声执》卷下“阳春白雪”条曰:“赵闻礼阳春白雪八卷,外集二卷,在宋人总集中最晚出。……,赵氏所录各词,颇有南宋未见他本之作。且皆妍雅深厚,与周密绝妙好辞词相近。第四卷以前,兼收北宋,……”;今人王祥先生在《阳春白雪・前言》中考证说《阳春白雪》“六百七十一首词。除少量北宋词外(主要见于前三卷中)多为南宋词,尤其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江湖词人之作。”并认定成书“最

  早亦为宋理宗淳?十年(1250年)之后。”而且此词集自元朝以后失传,清初朱彝尊编《词综》时即未见此词集,到清乾隆时方出现,“道光、咸丰时渐有人校勘、刊刻。”而陈偕的三首词之一《八声甘州》、出现在卷五,词曰:“芰荷风,涤面恰麦秋,应倒著春衣。渡晓溪云湿,日流尘脚,露?蛛丝。调翼受风雏燕,弱不解争泥。衬琅王干锦院,竹外蔷薇。 立久阑干凭暖,看行鱼吹沫,波晕平池。藓痕斑础石,渐雨熟梅时。傍短篱,成因粉蝶,掠野花,相逐囗高低。忘言处,微弦乍拂,流水先知。”另两首《满庭芳》在卷八,一首题为《西湖》“岚影浮春,云容阁雨,澄泓碧展玻璃。高低楼观,窗户舞涟漪。别有轻盈水面,清讴起,舟叶如飞。沙堤上,垂鞭信马,柳重绿交枝。 渐残红倒影,金波潋滟,弦管催归。看飘香陈粉,满路扶携。不尽湖边风月,孤山下,猿鸟须知。东风里,年年此水,贮尽是和非。”一首题为《送春》“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未成萍叶,水面绿纹肥。沙暖溪禽行哺,忘机处,雏母相随。垂帘静,铜壶尽歇,声度竹间棋。 人生如意少,乐随春减,恨为情离。怕牵愁勾怨,渐近金薇。浮世更相代谢,江头明月,渡口斜晖。关情处,摩挲钓石,莫遣上苔衣。” 此三首词写的是暮春、夏初江南景色和词人闲逸的生活情境;从以上资料和词的内容风格可以断定词作者陈偕属于南宋时期的人。既然陈偕不是北宋时期的人,则就不是秦观(少游)的那位江苏高邮同乡陈偕了。

  为什么说是福建罗源人呢?唐圭璋先生在《全宋词・编订说明》中也承认“在考订编排工作上,还有三百人左右迄今不知行实,就是写出小传,有的过嫌简略,有的还可能有错误,又宋代同姓名的人很多,就容易张冠李戴,现在《全宋词》里很可能有这样的错误。”陈偕就属于这三百人左右中的一位。因为陈偕虽说名不见经传,这只是对正史而言,如果从地方性的通志、府志及县志中还是可以找出一此有关他的资料的。据南宋人《三山志》卷三十二人物卷七宋理宗淳?十年(1250年)文举特奏(进士)、《八闽通志》卷之四十八・选举福州府宋理宗淳?十年(1250年)特奏名(进士),都有陈偕的名字,虽然都没有注明籍贯,但可以肯定是南宋时的福建福州籍人。到了清道光九年(1829年)《新修罗源县志》卷十七・选举上・宋代科举一览表载:“(宋理宗)淳?十年(1250年)特奏名陈偕,《(福州)府志》县贯无考,据《康熙志》:‘有传,字同夫,显伯从弟,官奉仪大夫。”又同书卷二十人物卷下“孝友・宋”目,节录如下“陈偕,字同夫,号月镜。未仕时,家贫甚,竭力奉养,父母不知其贫。……乡里称为孝子……。终父母丧,由特奏名进士,官奉议大夫、郎佥书、平海军判官事。未几遂归隐,优游陇亩。年八十卒。著有《月镜诗馀》行世。” 二十五卷・著述志“陈偕,显伯从弟,《月镜诗馀》。”从中我们得知陈偕在福建地方志中不仅不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而是一位较为有名气的文人、孝子,并中过进士当过一定官职的人,且有词集行世,只是可惜词集散失,没能为后人留下确切资料。

  根据以上两点可以确定,《全宋词》中的《八声甘州》、《满庭芳》的词作者陈偕不是北宋时的江苏高邮人,而应是南宋时的福建罗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