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颜仁郁

  科场才俊――颜仁郁, 字文杰,号品俊。福建德化三班泗滨人。生于唐大和(827~835)间。祖籍河南温县。祖父颜景茂,为兵曹参军,入闽任福州侯官县令。父颜芳(787~860),随其父入闽,辗转来到永福(今永泰)县归德场归义乡山亭里(今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受聘于金员外为家塾教师,后怡情当地山水,定居肇基于此。仁郁为颜芳第七子。

  生平

  南宋绍定五年(1232),欧宁人、进士朱继芳到德化任职,在晋谒长官祠并读颜诗后,曾以次韵作《和颜长官百咏》,该诗今犹存,收辑于《德化文史资料》第三期(1980年3月版)。颜仁郁辞世后,葬于三班纱帽峰山腰。德化人民为怀念他,绘像恭奉,并于龙浔山腰及三班湖内寨(亦称归德寨)立祠,称“长官祠”,塑像奉祀。其后民间将他神化,传他“在世爱民,死而爱国”,宋末曾“显圣拒元”,后又屡次“显圣抵御匪寇”,有“光前扶后,济世保民”之功。南宋乾道四年(1168)敕封为忠应侯,赐额“忠应庙”。宝庆元年(1225)加封济灵王,二年又加封孚佑王。明嘉靖德化知县许仁(1528~1530年任)建乡贤祠,请于学院高贲,奉仁郁为首祀乡贤。仁郁妻郑钰,三班硕杰郑孚奕之女,册封为一品夫人,卒与仁郁合葬;继室姚氏,永春桃溪人,册封为一品协灵夫人,卒后迁葬其侧。子颜蕃(郑出,姚养成),长成后移居永春,其子孙先后徙居漳州、古田、台湾、广东等地,肇基蕃衍,枝繁叶茂,桂馥兰馨。仁郁墓及故居永茂堂,现为德化县文物保护单位。泗滨名士、南宋淳熙七年至十一年(1180~1184)知德化县事颜敏德曾谒归德寨并诗:二百年来孺慕深,德声教泽惬民心;造祠想见公如在,灵镇寨湖颂至今。绍定三年(1230)七月,福建仙游县隐士林云亦曾到庙留题:当年俯首仰庙池, 曾向南州制魅魑;生死乐哀无二憾, 请君细读长官诗。干戈五季血成川, 市井依公一帖然;汉代神灵天助顺, 公然无意扫腥膻。清康熙年间,德化县典史颜志美(三班泗滨人)谒湖内寨长官祠留题:当年德政纪鸿猷, 兴废未知几度秋;一到故祠无限感。 湖山云水两悠悠。清乾隆年间,泗滨里人颜种玉谒庙留题:山川清淑气,人杰地钟灵;归德钦膺长,居民赖以宁。邦家栋梁望,姓字里居馨;名世虽恒产,几乎独残形。殊允起阡陌,诞降擅风霆;忠贞炳日月,庙儿凌何兵。圣贤生迈种,邹鲁著芳型;护国奇勋在,荣封仰宗庭。

洪子舆

  睿宗时官侍御史。姜晦时为中丞,讽劾韦安石,子舆不从。

李旦

  李旦(公元662~716年),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耿玉真

  南唐妇人。生卒年无考,入宋后,相传受刑处死。事见《南唐书》、《侯鲭录》。存词一首。

李昂

  【作者小传】:文宗皇帝。帝讳昂,穆宗第二子。初名涵,封江王。宝历二年,即位。恭俭儒雅,听政之暇,博通群籍。顾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每试进士,亲裁题目。及所司进所试,披览吟咏,终日忘倦。延学士于内庭,讨论经义。好制五言,古调清峻。常欲置诗博士。李珏言:"今翰林学士皆能文词,且古今篇什,足可怡悦圣情。"乃止。又尝与宰相论诗之工拙。郑覃曰:"诗之工者,无若三百篇,皆国人作之以刺美时政,王者采之以观风俗。后代词人,华而不实,无补于事。"帝甚重其言。在位十三年,谥曰昭献。今存诗七首。

苏晋

  唐代 诗人 苏晋(676―734),数岁能属文,作《八卦论》。吏部侍郎房颖叔、秘书少监王绍,见而叹曰:“后来之王粲也。”应进士,又举大礼科,皆上第。先天中,累迁中书舍人,崇文馆学士。明皇监国,每有制命,皆晋及贾曾稿定。数进谠言,以父?年老,乞解职归侍。开元十四年,为吏部侍郎。知选事,多赏拔。终太子左庶子。诗二首。李适之与贺知章、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共尊为“饮中八仙”。

荆干臣

  荆干臣,生卒年不详。家居东营(元代大宁路兴中州,今内蒙古宁城西)。 虽生长豪族,但能折节读书。少年时游学于燕地(今河北、北京一带)

徐敞

  徐敞,建中进士。诗五首。

吴淇

  吴淇,字蕊仙,别字佛眉,江南长洲人。乃方伯挺庵公之孙女,孝廉康侯公女也。世居姑苏之花岸。蕊仙生而颖悟,五岁时辄过目成诵。父母见其慧性过人,为延师教读。髫龄而工诗,及笄而能文章,益昼夜攻苦不辍。父母见其善病,屡止之,不得也。尤精于绘事,一时女郎脱簪解佩,求其片纸者日相望。许氏管君名勋,字予嘉者。管固贵公子,且时彦也。定情之夕,舆仆喧阗,冠盖绎络道左。而两璧人掩映镜光奁影间,见者窃叹为神仙下世。嗣是?书赌茗,扫黛添香,二十年如一日也。 无何,夫死于甲申之难,家产流离。蕊仙以一女子,支离困顿于荆榛豺虎之间。圣朝定鼎燕京,兵戈宁逐。蕊仙复居旧宅,结二三闺友,抚丝桐而弄笔墨,意殊慷慨,不作儿女态也。慕钱塘山水之胜,乃与才女周羽步为六桥、三竺之游。晤慧灯禅师,为故大夫若青公季女。蕊仙遂洗心皈命于大张兰若。慧灯令之剃发,命名上鉴,号辉宗,盖不复问人间事云。

  河南太守朱公闻其名,迎致之。蕊仙终以不乐喧杂,拂衣归。将结庐子锡山二泉间,弗克就。近又驻如皋之洗钵池为栖禅计,而游倦无枝。或有贻之书者,议婚旅馆,将挚之而奔。蕊仙则大书札尾曰:"自许空门降虎豹,岂容弱水置鸳鸯!"致书者惭而退,励志坚决如此。诗有新旧二种,久已镌梓行世,毋庸再录。今遴其和诗二章,以供诸世,实有同病之叹云耳。

崔涤

  崔涤,崔液弟,定州安喜人。多辩智,善谐谑,素与玄宗款密。兄崔?坐太平党诛,玄宗常思之,故待涤逾厚,用为秘书监。出入禁中,与诸王侍宴不让席,而坐或在宁王之上。后赐名澄。从东封还,加金紫光禄大夫,封安喜县子。开元十四年卒,赠兖州刺史。

崔涯

  吴楚间人,与张祜齐名。字若济,号笔山,明代甘棠人。嘉靖八年(1529)登进士,擢任监察御史。为官清正廉明,遇事敢言,纠劾不避权贵。世宗夸称为“真御史”。任上严惩贪官。齐办各类狱案,深得民心。去职后,建书院,讲学术,尊祟程朱理学,著有《笔山文集》10卷行世。其诗风清丽雅秀,语言超逸。诗八首,其中《别妻》、《咏春风》、《杂嘲二首》(其一)等皆是佳作,又尤以《别妻》为最善。

  崔涯任监察御史时,奉命视察河东(今山西),上疏陈述盐政七事,皆中时弊,时值年岁荒歉,奏请拨发盐税数十万,以赈解县,薄度灾民。继又巡察福建,到任后即严惩一贪官。受其威慑,有7名贪官自动去职,余皆大有收敛。崔涯根据当地实际,陈述“山海十二策”,颇具卓识。巡视中,及时查办各类狱案,深得民心。后因疏劾吏部尚书汪?,违背旨意而去职。不久,倭寇侵犯沿海,部院推荐天下名士,崔涯与唐顺之、邹守亮同时受诏复职,而崔涯以年老有疾而谢绝。崔涯学术醇正,尊崇程朱理学。解职归里后,倡礼仪,振儒学,躬身力行,循教后学,筑室桐山,赋诗自娱。